今天是: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
台州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北接宁波,南邻温州,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550.46万,辖椒江、黄岩、路桥三区,临海、温岭两市,玉环、天台、仙居、三门四县。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86亿元,财政总收入108.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0元,2002年市区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8位。
台州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秦始皇时设立回浦乡,最早得名始自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台州地区,设立台州市,政府驻地从临海迁建到椒江,为组合式环绿心滨海城市。台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东晋以来,台州经济文化渐兴。唐代郑虔大力发展台州文化教育,台州民风日淳,士风渐进。南宋年间,台州作为宋王朝的辅郡,文化鼎盛。至清末,史籍立传的就有96人,其中有项斯、戴复古、齐召南等杰出历史文化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就有17名。
台州山海雄奇,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自然资源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特点。一是"两水"资源。"两水"指水产和水果。台州有6个县(市、区)濒海,海岸线长,水产品丰富,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海水养殖的面积和产量均占浙江的60%以上。2002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41.1万吨,居浙江省第一。台州水果品种多,质量好,产量高,是我省重要的果品基地之一,其中黄岩蜜桔、玉环文旦、东魁杨梅等名果享誉中外。二是港口资源。台州港为组合式港口,以台州湾的海门港为中心,乐清湾的大麦屿港和三门湾的健跳港为南北两翼。其中海门港有上千年历史,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上贸易口岸,玉环大麦屿港、三门健跳港则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开发前景良好,目前正在加紧规划和开发。三是电力资源。台州是一个集火电、水电、潮汐电、风电、核电于一体的综合能源区。台州火力发电厂已建成141万千瓦发电机组,为浙江省第二大火力发电厂,温岭江厦潮汐电站为目前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潮汐电站。目前,投资250亿元的三门核电厂正准备动工建设;投资48亿元的天台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已开工建设;2002年3月,浙江省政府与中国华能总公司签订协议,在玉环县建设一个总投资额为350亿元的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这些项目建成后,台州将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四是旅游资源。台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和神仙居),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还有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台州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民间自发形成的"打硬股"即代表着台州民营经济的雏形,孕育于70年代。改革开放后,台州的民营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84年,全国第一家经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企业在温岭诞生。1979年全市股份合作和个体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3%,到目前已提高到85%左右,国有和乡(镇)属集体以上工业所占比重则从1978年的92.4%下降到目前的7%左右。个体私营经济已从原来拾遗补缺的角色,发展成为占半壁江山的经济主体。股份合作制是台州民营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企业曾高达23000多家,在全市经济总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一"。近年来,个体私营经济比重逐步提高,股份合作经济比重逐步降低。到2002年底,台州民营工业企业家数达8.94万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516.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96%。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州的产业特色逐步凸现,已形成了汽摩及配件、医药化工、家用电器、模具塑料、服装机械、阀门泵类、工艺美术、食品饮料、服装鞋帽等九大制造业支柱行业。全市有5个中国名牌产品、四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国家质量免检产品、65个省级名牌产品和94个市级名牌产品,有48个工业制成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摩托车产值总规模占全国10%,台州已经成为中国五大摩托车生产板块之一,也是国内最大的踏板式摩托车及其配件的生产基地,钱江集团的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第一;吉利集团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生产汽车的民营企业;台州医药制造业产量居全省第一,年销售额160多亿元,近一半出口;制冷设备产品出口占全国45%,冷柜年销量连续五年居全国同行前列;水暖配件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已成为世界生产中心;压力锅、不粘锅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都列全国首位,分别达到70%和50%左右;台州素有"塑料制品王国"之美誉,有塑料生产企业一万多家,原料年消耗量达120万吨,占全国的10%;台州是全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年产缝纫机200多万台,产量和出口量都居全国第一;台州是国内水泵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其中温岭大溪的潜水泵、家用泵、螺杆泵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4%;台州是东南亚最大的圣诞工艺礼品出口生产基地之一,其中木制工艺品、节日灯、太阳伞、车内饰件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第一;台州有全球最大的桔罐生产企业,桔子罐头出口量占全国的50%,国际市场的20%。台州服装鞋帽行业是家数最多、分布最广、最具有块状集群优势的行业,其中注塑鞋的产量和出口居全国第一。台州正成为在中国东海岸崛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今天,台州人民正在为建设现代化的新台州而努力奋斗。预计到2005年,基本构建完成台州大城市框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平台;到2006年,全市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超过3000美元;到2012年,全市人均GDP再翻一番,超过6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 浙ICP备14007996号